区域性乳业公司巡礼(上):面对巨头的“咄咄逼人”,如何转型发展?

来源:互联网   阅读:0

企业
2019
09/06
14:13

液态奶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料之一。

与汽水、酒不同,液态奶一直被认为营养丰富、容易消化吸收和物美价廉等好处,人送外号“白色血液”,是理想的天然食品。

然而,当我们在市场挑选牛奶时,总被各种品牌和风味的牛奶迷花了眼,不知道从何下手。

而且,除了伊利和蒙牛两个全国皆知的乳业品牌以外,我们对其他乳企似乎并不了解。

在伊利和蒙牛持续发展,外国乳业巨头加码进入中国市场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,环境卫生标准日渐严苛的大环境下,它们如何竭力生存?

限于篇幅,本文绕开伊利股份、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3家全国性乳制品企业,主要研究生产液态乳的区域性乳业上市公司的状况。

区域性乳业公司巡礼(上):面对巨头的“咄咄逼人”,如何转型发展?


一、乳制品行业简介

(一)行业发展情况


根据国家相关法规,乳制品的定义是以生鲜牛(羊)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,经加工制成的产品。

乳制品包括液体乳、乳粉和其他乳制品,详细分类和定义如下:

区域性乳业公司巡礼(上):面对巨头的“咄咄逼人”,如何转型发展?


乳制品制造行业是奶业的重要子行业,是奶业发展的关键。它上连奶牛养殖业,下连消费市场,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。

从产量来看,我国的液态乳产量从2009年的1642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2691.66万吨,复合增长率为6.38%,总体上呈逐年上涨的趋势。

区域性乳业公司巡礼(上):面对巨头的“咄咄逼人”,如何转型发展?

(资料来源:中国奶业统计摘要2018年)


液态乳的销量从2009年的1253.8万吨上涨至2016年的2798.2万吨,复合增长率为12.15%,自2012年以来,销量持续高于产量。

区域性乳业公司巡礼(上):面对巨头的“咄咄逼人”,如何转型发展?


国内销量与产量之间的差距主要通过进口来弥补,自2011年以来,我国的液态奶进口量从2011年的1.7万吨飙升至2017年的70.2万吨,复合增长率高达59.27%,这背后反映外国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站稳脚跟,且国人对进口奶的偏好明显提升。


推荐阅读:旗龙

 

THE END
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津都财讯网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